自 2020 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湖北发生以来,全国各地医疗队纷纷前往支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援鄂抗疫医疗队于 2020 年 1 月 25 日进驻武汉市江汉区,作为较早进入前线的队伍之一,我们探索了医疗队驻地感染防控措施,以降低医疗队员感染的风险。本文从成立感控小组、流程管理、人员行为管理、清洁消毒、感染监测和应急处置、暴露应急处置等方面总结了华西医疗队的驻地感染防控经验。
引用本文: 朱仕超, 乔甫, 罗凤鸣, 尹万红, 杨翠, 郑岚, 程良平, 宗志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援鄂医疗队驻地感染防控推荐. 华西医学, 2020, 35(3): 255-260. doi: 10.7507/1002-0179.202002162 复制
自 2020 年 1 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3]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医疗救援队纷纷出发救援湖北。截至 2020 年 2 月 8 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援鄂抗疫医疗队已有 3 批共计 161人抵达武汉,担负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和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最早的一批 21 名队员为四川省第一批医疗队成员,于 1 月 25 日抵达武汉,驻扎于距离华南海鲜市场仅 1.5 公里的酒店。在做好隔离病区医务人员防护的同时,加强医疗队驻地的感染防控管理,是避免医务人员交叉感染、降低疫情扩散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确保医疗队队员平安凯旋的重要保障之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援鄂医疗队以医院感染管理部和 ICU 感控护士为主导,结合 2 个医院共 3 个驻地的感染防控经验,总结了以下驻地感染防控推荐,以供其他各医疗救援队伍参考。
1 成立感控小组
组建援鄂医疗队后,应立即成立由感控专职人员或感控护士组成的感控小组,在医疗队领队及医疗队长等的领导下,负责医疗队队员的感染防控培训及驻地和医院的感染防控工作。
抵达驻地后,感控小组对驻地和医院进行实地考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驻地感染防控措施,提交医疗队领导小组审核后发布。感控小组还需负责防控措施的落实和督导,包括定期或随机检查,确保措施落地。
2 驻地流程管理
2.1 离开驻地上班流程
① 穿上内层衣物(无特殊要求,以保暖舒适为宜);② 更换外出衣物和鞋子,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随身携带一个医用外科口罩);③ 通过电梯离开驻地或进入医院时使用纸巾触碰电梯按钮,或者直接触碰后立即使用电梯口含醇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④ 到达医院后在医务人员通道的清洁区更衣室脱掉外出衣裤和鞋子,更换工作鞋,再到潜在污染区更换医院工作服,再按照流程穿戴防护用品。
2.2 下班返回驻地流程
① 在医院脱掉防护用品后佩戴新的医用外科口罩,穿上外出衣裤和鞋子,做手卫生后离开医院。特别注意触碰电梯按钮及其他公共物品后要做手卫生。② 抵达驻地门口时先用含醇速干手消毒剂做手卫生,再取下医院戴回的口罩丢弃在驻地门口配备的专用垃圾桶中。③ 做手卫生后佩戴随身携带的新医用外科口罩。④ 驻地门口配备体温枪,队员自行测试体温,如有异常及时报告感控小组;测试后进行手卫生再进入驻地。⑤ 通过电梯或楼梯返回房间,坐电梯时使用纸巾触碰电梯按钮,或直接触碰后立即使用电梯口含醇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
2.3 进入驻地房间流程
① 根据驻地房间情况将房间相对划区,进门处为非清洁区(注意并非污染区,以免跟医院污染区混淆),浴室为清洗区,房间内部为清洁生活区(包括床、沙发、桌椅等),见图 1。

② 进入自己房间后立即脱下外衣悬挂在衣橱靠近房门一侧(对半分,靠门侧为非清洁区),脱掉外出鞋放在衣橱最下方格子中,换拖鞋,脱掉外裤;若无衣橱,可以叠好收纳在纸箱或篮子中,放在进门的角落;也可将外出衣物悬挂于门外(安装挂钩或衣帽架),鞋子也放于门外。
③ 进入浴室(清洗区)后先洗手,再洗澡,注意清洗耳道、鼻腔和眼睛,不推荐常规使用酒精或碘伏等消毒液对鼻腔、口腔和耳道等黏膜进行消毒,一是消毒液可能会破坏皮肤黏膜的正常菌群[4],二是消毒液对黏膜刺激性较强,对人体有害,还可能引起黏膜损伤,反而增加病原体侵袭机会[5]。若遇可疑污染或暴露时,在医院应急处理又未充分,回驻地后皮肤可用 0.5% 碘伏或酒精或过氧化氢消毒剂擦拭消毒,黏膜可用 0.05% 碘伏或生理盐水冲洗[6]。戴眼镜者还需注意取下眼镜进行清洗或消毒。如果支援的医院清洁区有浴室,且离驻地较远,也可在医院清洁区洗完澡再返回;如果驻地较近,且无可疑污染,推荐回驻地房间再洗澡,避免共用浴室。
④ 更换清洁衣裤和鞋子进入清洁生活区。
⑤ 外出衣裤可放到驻地酒店提供的洗衣机中清洗并烘干(可使用含消毒作用的洗涤液),内层衣物则自行在浴室中清洗,遇可疑污染时首选废弃,需重复使用时可用含有效氯 250~500 mg/L 的消毒剂浸泡消毒 30 min 再清洗干净[4,6]。
2.4 就餐流程
① 驻地避免统一聚集就餐,尽量将三餐取回自己房中食用。② 取餐须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不必戴 N95 口罩),并使用餐厅门口速干手消毒剂严格进行手卫生后再取餐。③ 避免穿外出服取餐,应穿清洁衣物取餐。④ 如在驻地餐厅就餐,尽量选择人少时错峰就餐,避免两人对面进餐(间隔 1.5 m 以上),避免交谈,取下的口罩内侧折叠后用纸巾包好,避免直接放在餐桌上。⑤ 尽量避免在医院就餐,优先回驻地就餐;如需在医院就餐,也应尽量错峰就餐,保持足够距离,避免交谈。
3 人员行为管理
① 避免因私会见当地亲友,可通过电话、微信等网络方式联系。② 避免因私外出,禁止单人出行,确有必要外出须报备领队。③ 离开房间(包括在酒店内部、开会)必须随时佩戴口罩。④ 减少开会,尽量使用网络举行会议;杜绝娱乐性聚会,避免串门;面对面交流时保持距离,避免握手。⑤ 抽烟者避免散烟行为,杜绝 2 人及以上近距离同时抽烟。⑥ 队员每日监测体温及躯体症状,如有异常及时报告感控小组。⑦ 队员房中垃圾及时自行提到每层楼楼梯间的垃圾桶倾倒。⑧ 注意保暖和补充水分,防止感冒,多吃水果和蔬菜,保证良好的睡眠和休息。⑨ 驻地为每位队员提供单间住宿,不可多人同住,以减小交叉感染风险,并保证休息互不干扰。
4 清洁消毒
4.1 空气净化和消毒
无感染时空气无需专门消毒,每日开门开窗通风 2~3 次即可,每次 0.5 h;若驻地为中央空调,如无专业管理人员建议不开启,若为独立空调开启则无影响。
4.2 地面清洁消毒
武汉驻地一般每日有当地人员统一进行电梯、走廊及各个房间的地面(含氯消毒剂或二氧化氯消毒剂)喷洒消毒,若无统一消毒则可自行使用上述消毒液喷洒或拖拭消毒,注意浓度不宜过高(如含有效氯 500 mg/L 即可,过高对呼吸道刺激性较强);消毒后注意开门窗通风,减少刺激;作用 0.5 h 后再使用拖把蘸清水将地面拖拭干净。
4.3 物表清洁消毒
使用可达中高水平的消毒卫生湿巾或 75% 酒精自行擦拭消毒室内物体表面,重点是高频接触的浴室、门把手、开关、桌子、手机、房卡等(不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因为其腐蚀性较强且需要作用时间也较长);使用酒精时需要注意安全,远离明火。
4.4 衣物清洁与消毒
衣物需时常清洗;外出衣裤和鞋子不推荐随时喷洒消毒,一是因为消毒液的刺激性可损伤呼吸道黏膜,二是尚无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衣服鞋子是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而接触了衣物和鞋子的手的清洁消毒才是最重要的环节。
4.5 手卫生
驻地应在房间及公共区域设置方便取用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剂,比如驻地门口、电梯口、电梯间、餐厅门口等等。队员接触公共物品后随时进行手卫生。
4.6 交通工具清洁消毒
驻地与医院之间距离不宜安排过远,队员到医院工作如需乘坐交通工具,应固定专用;感控小组还需落实交通工具的日常清洁消毒,确保车辆内表面保持清洁,每日可用含氯 500 mg/L 的消毒液擦拭消毒 1 次,作用 30 min 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时常开窗通风。
5 感染监测和应急处置流程
5.1 自我体温及躯体症状监测
每名队员每日自我监测体温(如驻地入口处、医院清洁通道入口处)和躯体症状,如有发热(>37.3℃)或典型症状,如干咳、胸闷、发热、呼吸困难、乏力、腹泻(排除饮食和紧张因素)等,立即报告感控小组。
5.2 每日健康问卷调查
感控小组制定医疗队每日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建议使用微信),发送到医疗队微信群,每名队员每日自觉如实填写。
5.3 每日健康评估
医疗队成立由呼吸、传染和重症等方面医疗专家组成的感染评估专家组。感控小组每日收集队员的健康情况,将有症状的队员名单反馈给感染评估专家组,并通知该队员立即返回自己房间进行单间隔离(在单间中休息,避免外出,三餐可以由固定人员送到门外并使用塑料袋悬挂在门把手上,通知隔离者自取);由专家组对有症状的队员进行逐一评估。
5.4 评估处置流程
根据询问危险因素及症状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进行分层处理(图 2):① 危险因素:工作中较明确的危险暴露(如口罩脱落暴露口鼻、防护服破损、黏膜暴露、锐器伤和无防护条件下密切接触感染者等);② 典型症状:发热、干咳、胸闷、呼吸困难、乏力、腹泻(排除饮食和紧张因素)等;③ 其他症状:流涕、打喷嚏、咽喉痛等症状(尤其伴随受凉史)。说明:同时具备上述第 ① 条和第 ② 条考虑高风险,行胸部 CT 检查,影像学高度可疑者,立即联系做核酸检测;只具备上述第 ② 条考虑高风险,暂时观察,若有进一步不适,即行胸部 CT 检查,影像学高度可疑者,立即联系做核酸检测;只具备上述第 ③ 条考虑低风险,应密切观察,对症处理并自我单间隔离;解除隔离时间也由专家组根据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评估决定。

如果有检测阳性者,再由医疗专家组进行评估和进一步处理。感控小组立即开展针对确诊队员的流行病学调查,对与确诊队员有接触者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高风险者(如:同一张餐桌同时进餐、未戴口罩 1 m 范围内交谈、手接触后未做手卫生、使用共用的未消毒物品等等),对其进行单间隔离观察,若出现可疑症状则立即由专家评估进行进一步检测。
6 暴露后应急处置流程
6.1 高暴露风险
面对确诊患者直接暴露时,包含以下情况:① 皮肤暴露:被大量肉眼可见的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等污物直接污染皮肤;② 黏膜暴露:被肉眼可见的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等污物直接污染黏膜(如眼睛、呼吸道);③ 锐器伤:被直接接触了确诊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等污物的锐器刺伤;④ 呼吸道直接暴露:在未戴口罩的确诊患者 1 m 范围内口罩脱落,露出口或鼻。
队员若发生暴露,紧急处置后报告感控小组进行评估。若为高风险暴露,队员立即返回驻地自己房间进行单间隔离观察,不可离开房间,三餐由专门人员送到门外,使用食品袋悬挂在门把手上,通知隔离队员自取。隔离队员自我监测症状,如有异常及时报告感控小组,感控小组立即上报医疗专家组对其进行评估,决定是否进行进一步检查、检测和治疗。如无异常,需隔离观察满 14 d 方可解除隔离。高风险暴露时处置流程见图 3。

6.2 低风险暴露
未直接暴露,即防护用品破损或脱落或接触皮肤,包含以下情况:① 手套破损:手套破损露出皮肤,但未发生肉眼可见的污物直接接触皮肤;② 外层防护用品接触皮肤或头发:主要是脱防护用品时,外层污染的防护用品接触了皮肤或头发,但无肉眼可见的污物;③ 防护服破损:防护服破损,未发生肉眼可见的污物直接接触皮肤;④ 呼吸道间接暴露:在确诊患者 1 m 以外或佩戴口罩的患者面前口罩脱落。
如感控小组评估为低风险暴露,则对暴露队员进行备案,暴露队员可继续上班不隔离,但需自我监测躯体症状,如有异常立即报告感控小组,进行隔离观察及进一步处置。低风险暴露时处置流程见图 4。

自 2020 年 1 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3]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医疗救援队纷纷出发救援湖北。截至 2020 年 2 月 8 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援鄂抗疫医疗队已有 3 批共计 161人抵达武汉,担负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和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最早的一批 21 名队员为四川省第一批医疗队成员,于 1 月 25 日抵达武汉,驻扎于距离华南海鲜市场仅 1.5 公里的酒店。在做好隔离病区医务人员防护的同时,加强医疗队驻地的感染防控管理,是避免医务人员交叉感染、降低疫情扩散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确保医疗队队员平安凯旋的重要保障之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援鄂医疗队以医院感染管理部和 ICU 感控护士为主导,结合 2 个医院共 3 个驻地的感染防控经验,总结了以下驻地感染防控推荐,以供其他各医疗救援队伍参考。
1 成立感控小组
组建援鄂医疗队后,应立即成立由感控专职人员或感控护士组成的感控小组,在医疗队领队及医疗队长等的领导下,负责医疗队队员的感染防控培训及驻地和医院的感染防控工作。
抵达驻地后,感控小组对驻地和医院进行实地考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驻地感染防控措施,提交医疗队领导小组审核后发布。感控小组还需负责防控措施的落实和督导,包括定期或随机检查,确保措施落地。
2 驻地流程管理
2.1 离开驻地上班流程
① 穿上内层衣物(无特殊要求,以保暖舒适为宜);② 更换外出衣物和鞋子,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随身携带一个医用外科口罩);③ 通过电梯离开驻地或进入医院时使用纸巾触碰电梯按钮,或者直接触碰后立即使用电梯口含醇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④ 到达医院后在医务人员通道的清洁区更衣室脱掉外出衣裤和鞋子,更换工作鞋,再到潜在污染区更换医院工作服,再按照流程穿戴防护用品。
2.2 下班返回驻地流程
① 在医院脱掉防护用品后佩戴新的医用外科口罩,穿上外出衣裤和鞋子,做手卫生后离开医院。特别注意触碰电梯按钮及其他公共物品后要做手卫生。② 抵达驻地门口时先用含醇速干手消毒剂做手卫生,再取下医院戴回的口罩丢弃在驻地门口配备的专用垃圾桶中。③ 做手卫生后佩戴随身携带的新医用外科口罩。④ 驻地门口配备体温枪,队员自行测试体温,如有异常及时报告感控小组;测试后进行手卫生再进入驻地。⑤ 通过电梯或楼梯返回房间,坐电梯时使用纸巾触碰电梯按钮,或直接触碰后立即使用电梯口含醇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
2.3 进入驻地房间流程
① 根据驻地房间情况将房间相对划区,进门处为非清洁区(注意并非污染区,以免跟医院污染区混淆),浴室为清洗区,房间内部为清洁生活区(包括床、沙发、桌椅等),见图 1。

② 进入自己房间后立即脱下外衣悬挂在衣橱靠近房门一侧(对半分,靠门侧为非清洁区),脱掉外出鞋放在衣橱最下方格子中,换拖鞋,脱掉外裤;若无衣橱,可以叠好收纳在纸箱或篮子中,放在进门的角落;也可将外出衣物悬挂于门外(安装挂钩或衣帽架),鞋子也放于门外。
③ 进入浴室(清洗区)后先洗手,再洗澡,注意清洗耳道、鼻腔和眼睛,不推荐常规使用酒精或碘伏等消毒液对鼻腔、口腔和耳道等黏膜进行消毒,一是消毒液可能会破坏皮肤黏膜的正常菌群[4],二是消毒液对黏膜刺激性较强,对人体有害,还可能引起黏膜损伤,反而增加病原体侵袭机会[5]。若遇可疑污染或暴露时,在医院应急处理又未充分,回驻地后皮肤可用 0.5% 碘伏或酒精或过氧化氢消毒剂擦拭消毒,黏膜可用 0.05% 碘伏或生理盐水冲洗[6]。戴眼镜者还需注意取下眼镜进行清洗或消毒。如果支援的医院清洁区有浴室,且离驻地较远,也可在医院清洁区洗完澡再返回;如果驻地较近,且无可疑污染,推荐回驻地房间再洗澡,避免共用浴室。
④ 更换清洁衣裤和鞋子进入清洁生活区。
⑤ 外出衣裤可放到驻地酒店提供的洗衣机中清洗并烘干(可使用含消毒作用的洗涤液),内层衣物则自行在浴室中清洗,遇可疑污染时首选废弃,需重复使用时可用含有效氯 250~500 mg/L 的消毒剂浸泡消毒 30 min 再清洗干净[4,6]。
2.4 就餐流程
① 驻地避免统一聚集就餐,尽量将三餐取回自己房中食用。② 取餐须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不必戴 N95 口罩),并使用餐厅门口速干手消毒剂严格进行手卫生后再取餐。③ 避免穿外出服取餐,应穿清洁衣物取餐。④ 如在驻地餐厅就餐,尽量选择人少时错峰就餐,避免两人对面进餐(间隔 1.5 m 以上),避免交谈,取下的口罩内侧折叠后用纸巾包好,避免直接放在餐桌上。⑤ 尽量避免在医院就餐,优先回驻地就餐;如需在医院就餐,也应尽量错峰就餐,保持足够距离,避免交谈。
3 人员行为管理
① 避免因私会见当地亲友,可通过电话、微信等网络方式联系。② 避免因私外出,禁止单人出行,确有必要外出须报备领队。③ 离开房间(包括在酒店内部、开会)必须随时佩戴口罩。④ 减少开会,尽量使用网络举行会议;杜绝娱乐性聚会,避免串门;面对面交流时保持距离,避免握手。⑤ 抽烟者避免散烟行为,杜绝 2 人及以上近距离同时抽烟。⑥ 队员每日监测体温及躯体症状,如有异常及时报告感控小组。⑦ 队员房中垃圾及时自行提到每层楼楼梯间的垃圾桶倾倒。⑧ 注意保暖和补充水分,防止感冒,多吃水果和蔬菜,保证良好的睡眠和休息。⑨ 驻地为每位队员提供单间住宿,不可多人同住,以减小交叉感染风险,并保证休息互不干扰。
4 清洁消毒
4.1 空气净化和消毒
无感染时空气无需专门消毒,每日开门开窗通风 2~3 次即可,每次 0.5 h;若驻地为中央空调,如无专业管理人员建议不开启,若为独立空调开启则无影响。
4.2 地面清洁消毒
武汉驻地一般每日有当地人员统一进行电梯、走廊及各个房间的地面(含氯消毒剂或二氧化氯消毒剂)喷洒消毒,若无统一消毒则可自行使用上述消毒液喷洒或拖拭消毒,注意浓度不宜过高(如含有效氯 500 mg/L 即可,过高对呼吸道刺激性较强);消毒后注意开门窗通风,减少刺激;作用 0.5 h 后再使用拖把蘸清水将地面拖拭干净。
4.3 物表清洁消毒
使用可达中高水平的消毒卫生湿巾或 75% 酒精自行擦拭消毒室内物体表面,重点是高频接触的浴室、门把手、开关、桌子、手机、房卡等(不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因为其腐蚀性较强且需要作用时间也较长);使用酒精时需要注意安全,远离明火。
4.4 衣物清洁与消毒
衣物需时常清洗;外出衣裤和鞋子不推荐随时喷洒消毒,一是因为消毒液的刺激性可损伤呼吸道黏膜,二是尚无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衣服鞋子是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而接触了衣物和鞋子的手的清洁消毒才是最重要的环节。
4.5 手卫生
驻地应在房间及公共区域设置方便取用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剂,比如驻地门口、电梯口、电梯间、餐厅门口等等。队员接触公共物品后随时进行手卫生。
4.6 交通工具清洁消毒
驻地与医院之间距离不宜安排过远,队员到医院工作如需乘坐交通工具,应固定专用;感控小组还需落实交通工具的日常清洁消毒,确保车辆内表面保持清洁,每日可用含氯 500 mg/L 的消毒液擦拭消毒 1 次,作用 30 min 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时常开窗通风。
5 感染监测和应急处置流程
5.1 自我体温及躯体症状监测
每名队员每日自我监测体温(如驻地入口处、医院清洁通道入口处)和躯体症状,如有发热(>37.3℃)或典型症状,如干咳、胸闷、发热、呼吸困难、乏力、腹泻(排除饮食和紧张因素)等,立即报告感控小组。
5.2 每日健康问卷调查
感控小组制定医疗队每日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建议使用微信),发送到医疗队微信群,每名队员每日自觉如实填写。
5.3 每日健康评估
医疗队成立由呼吸、传染和重症等方面医疗专家组成的感染评估专家组。感控小组每日收集队员的健康情况,将有症状的队员名单反馈给感染评估专家组,并通知该队员立即返回自己房间进行单间隔离(在单间中休息,避免外出,三餐可以由固定人员送到门外并使用塑料袋悬挂在门把手上,通知隔离者自取);由专家组对有症状的队员进行逐一评估。
5.4 评估处置流程
根据询问危险因素及症状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进行分层处理(图 2):① 危险因素:工作中较明确的危险暴露(如口罩脱落暴露口鼻、防护服破损、黏膜暴露、锐器伤和无防护条件下密切接触感染者等);② 典型症状:发热、干咳、胸闷、呼吸困难、乏力、腹泻(排除饮食和紧张因素)等;③ 其他症状:流涕、打喷嚏、咽喉痛等症状(尤其伴随受凉史)。说明:同时具备上述第 ① 条和第 ② 条考虑高风险,行胸部 CT 检查,影像学高度可疑者,立即联系做核酸检测;只具备上述第 ② 条考虑高风险,暂时观察,若有进一步不适,即行胸部 CT 检查,影像学高度可疑者,立即联系做核酸检测;只具备上述第 ③ 条考虑低风险,应密切观察,对症处理并自我单间隔离;解除隔离时间也由专家组根据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评估决定。

如果有检测阳性者,再由医疗专家组进行评估和进一步处理。感控小组立即开展针对确诊队员的流行病学调查,对与确诊队员有接触者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高风险者(如:同一张餐桌同时进餐、未戴口罩 1 m 范围内交谈、手接触后未做手卫生、使用共用的未消毒物品等等),对其进行单间隔离观察,若出现可疑症状则立即由专家评估进行进一步检测。
6 暴露后应急处置流程
6.1 高暴露风险
面对确诊患者直接暴露时,包含以下情况:① 皮肤暴露:被大量肉眼可见的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等污物直接污染皮肤;② 黏膜暴露:被肉眼可见的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等污物直接污染黏膜(如眼睛、呼吸道);③ 锐器伤:被直接接触了确诊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等污物的锐器刺伤;④ 呼吸道直接暴露:在未戴口罩的确诊患者 1 m 范围内口罩脱落,露出口或鼻。
队员若发生暴露,紧急处置后报告感控小组进行评估。若为高风险暴露,队员立即返回驻地自己房间进行单间隔离观察,不可离开房间,三餐由专门人员送到门外,使用食品袋悬挂在门把手上,通知隔离队员自取。隔离队员自我监测症状,如有异常及时报告感控小组,感控小组立即上报医疗专家组对其进行评估,决定是否进行进一步检查、检测和治疗。如无异常,需隔离观察满 14 d 方可解除隔离。高风险暴露时处置流程见图 3。

6.2 低风险暴露
未直接暴露,即防护用品破损或脱落或接触皮肤,包含以下情况:① 手套破损:手套破损露出皮肤,但未发生肉眼可见的污物直接接触皮肤;② 外层防护用品接触皮肤或头发:主要是脱防护用品时,外层污染的防护用品接触了皮肤或头发,但无肉眼可见的污物;③ 防护服破损:防护服破损,未发生肉眼可见的污物直接接触皮肤;④ 呼吸道间接暴露:在确诊患者 1 m 以外或佩戴口罩的患者面前口罩脱落。
如感控小组评估为低风险暴露,则对暴露队员进行备案,暴露队员可继续上班不隔离,但需自我监测躯体症状,如有异常立即报告感控小组,进行隔离观察及进一步处置。低风险暴露时处置流程见图 4。
